鹽水,是台灣早期明末清初所興起的港口市鎮之一,因其瀕臨倒風港內海,遂漸成海陸通商要港,居民以海船直接與大陸諸港貿易,繁華盛極一時。台諺:「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可見鹽水早期市街的興盛繁榮景況。現臺南縣鹽水鎮分為廿五里,位處嘉南平原北端,於八掌溪和急水溪之間,乃二溪沖積形成之地形,東鄰新營市,西界學甲鎮,南接下營鄉,北隔八掌溪和義竹鄉相望,東北鄰接後壁鄉。
寄件者 Blogger |
八角樓座落在台南縣鹽水鎮中山路4巷1號(中正路與中山路交叉口),
是一座中國閩南式建築,
此樓建於清道光二十七年(西元1847),
由葉開鴻先生及子葉瑞西(清朝同治時代之五品文宮)、葉百畝、葉春庭、葉澄波,
費時十年才完工。
八角樓為雙層木造建築屋頂呈八狀,故也稱八卦樓。
寄件者 20100315 |
寄件者 20100315 |
八角樓原為三進二落的大厝,大厝後方有個大花園。
可惜第一進在日本昭和十年市街改建部份遭拆除,其餘在二次大戰期間被美軍炸毀,
第二進則在昭和十七年日本人選定第三進八角樓為建立廣場紀念伏見宮貞愛親王,而將其拆除,
移至現今鹽水的民生路重建而成,
第三進雖然在二次大戰期間逃過一劫,但後來由於政府市區重劃把後花園改這成今日的郵局。
此圖為八角樓背面的風姿。
寄件者 20100315 |
清朝於西元1895年五月簽訂馬關條約,把台澎割給日本,
西元1895十月十一日(日本明治28年),混成第四旅團艮伏見宮貞受親王率軍由布袋嘴登陸十月十二日抵達鹽水港,明治28年10月12日至18日下榻八角樓。
進入後映入眼簾的是於民國三十二年設立「伏見宮貞愛親王御遺跡鹽水港御設營所」石碑。
寄件者 20100315 |
寄件者 20100315 |
整棟樓院無一根鐵釘,全憑木匠架構而成,其外型格局仍承襲唐山的傳統這築,
尤其窗櫺雕刻十分精緻,典雅而富古趣),雕刻的方式為「佳冬入石柳」(先把花木鳥獸刻在佳冬木上再鑲入)。
下圖為窗櫺之美。
寄件者 20100315 |
寄件者 20100315 |
下圖為傳統建築工藝的卡榫架構。
寄件者 20100315 |
寄件者 20100315 |
寄件者 20100315 |
佳冬入石柳
寄件者 20100315 |
寄件者 20100315 |
建築與天空構成的美麗天際線
寄件者 20100315 |
寄件者 20100315 |
寄件者 20100315 |
前門上突出物的設計有招財之意。
寄件者 20100315 |
後門在門框上有石刻菊花代表是日本皇族的標記。
寄件者 20100315 |
資料來源:
台南縣鹽水地政事務所,http://land.tainan.gov.tw/raland/CmsShow.aspx?Parm=2006121521240578,2006121521234593,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